最近,中国奇幻短片集《中国奇谭》火了,第一集《小妖怪的夏天》尤其受到广泛讨论。不少网友表示,剧情、画面之外,配乐也非常特别非常棒。最近网上出了很多科普视频来分析和揭秘这一集的细节和要点,其中配乐部分也让人大开眼界,南京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于东波加盟这集进行了5分50秒的即兴配乐,用到了有着9000年历史的贾湖骨龠等乐器。
很多网友点赞表示,“好家伙,没想到还能在《小妖怪的夏天》里听到9000多年前乐器的声音!”为此,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于东波进行了独家专访。
吃透剧情和角色情绪,是即兴演奏的前提
记者看到,于东波这段即兴配乐的录音棚视频,被《小妖怪的夏天》编剧、导演於水发布在了B站,于东波的视频号也做了发布,都得到了网友疯狂点赞。
为什么这一视频能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赞扬呢?要先说说 《小妖怪的夏天》的故事,虽然取材于《西游记》,却讲述了一个不同于常人印象的故事,它将主人公放在了一只小猪妖的身上,通过这个小妖怪的视角,描绘了他如何为想吃唐僧肉的大王卖命工作的故事。
一个小妖怪,要在山中妖怪大王的指挥下,去捉唐僧师徒四人,到底会上演怎样啼笑皆非的故事?故事中,小猪妖做出了带羽毛、命中率更高的箭,却被“熊教头”要求重做;为煮唐僧肉打扫锅台时,“熊教头”把小猪妖背上的鬃毛当作刷子使用,毛都刷秃了却被告知唐僧肉要烤着吃……小猪妖效力于妖怪大王的种种故事,让不少网友看了直呼“简直是在演我打工”。
当小猪妖无意中听到了唐僧师徒四人的故事,他的心中泛起了涟漪。于是,在看到唐僧一行人即将踏入陷阱时,他大声疾呼让他们停下,却被孙悟空用挥舞的金箍棒击中……
于东波告诉记者,即兴配乐的前提,是对故事的情节、人物情绪都有所了解并吃透,自己才能与之碰撞出火花,“看完视频素材,我认为小猪妖就是可可爱爱的形象。演奏就是这样,吹什么像什么,乐器是我们表达情绪的工具,它最终表达的是我的情绪,所以我要先吃透角色和剧情,然后酝酿好情绪来吹奏。”
千年骨龠响起嘶哑又深远的声音,网友大喊“猪猪快跑”
“中国乐器,道器并重,声音里的变化很多,而且有竹木本身的生命力表现在声音里。”这是一位网友的由衷赞叹,得到了其他网友的高赞。
记者看到,录音棚里,于东波看着视频画面,不慌不忙地选择乐器,并根据情节进行不同情绪的即兴吹奏。
比如,小猪妖和众妖怪伏击时的紧张焦躁感,小猪妖被大王撞见后逃跑的急促慌张,以及躲在山洞而被大王逮个正着的那种压迫感和命悬一线的刺激……都听得观众寒毛直竖,浑身直起鸡皮疙瘩。
“原来《小妖怪的夏天》里很多音乐是由艺术家一个人即兴吹奏的呀!”“一个人的乐队呀!”“即兴音乐好厉害!光看这个演奏视频,我都开始紧张了!”“这种音乐只有中国艺术家才能做得出!”网友们一边欣赏一边赞叹。
当网友看到于东波拿出骨龠时,弹幕立刻开始刷屏,“好家伙,老祖宗的乐器出场了”“没想到还能在《小妖怪的夏天》里听到9000多年乐器的声音”。
而当配乐中传来贾湖骨龠有点嘶哑又深远的声音时,很多网友大喊“猪猪快跑”。
还有N刷的网友发出了友情弹幕提醒,“前方耳机党高能预警”,果然接着后面这段就是小猪妖被大王找到的场景,配乐让人毛骨悚然,“气氛烘托得太带感了吧!”
数十种中国乐器供选择,用埙的声音代表氛围和呼吸
古音即兴,加上《中国奇谭》的中式奇幻风格,适配度很高。甚至记者还发现,很多粉丝已经能通过于东波的配乐识别出是短片的哪段场景了。
有网友表示,于东波的配乐氛围非常有辨识度,用笛子吹奏的那段正是《西游记》师徒四人出现的场景。这次《小妖怪的夏天》中,师徒四人没有正脸形象,只有剪影,背后是明亮的太阳,因此有网友说“从这里的配乐中就听看到光”,而这刚好也是于东波想表达的,他说“笛声代表了光明”。
于东波告诉记者,他为《中国奇谭》即兴配乐带去了数十种乐器。很多网友看到,于东波频繁从地上琴箱里拿乐器换奏时,弹幕里说“好家伙,这是带了多少‘擀面杖’”。
“我用9000年贾湖骨龠的声音代表小猪妖,籁的声音代表那条会咬猪的狼大王,埙的声音代表氛围和呼吸,笛声代表了光明,最后竹籥的声音代表我的观后感。”于东波笑着告诉记者,这次特地带了贾湖骨龠、籁、尺八、埙、笛等等,尽量多一些选择,来给出不同特质的中国古老乐器之声。
比如笛,声音委婉悠扬,空灵辽远,宽广洪亮。像埙,其实迄今也已有7000年历史。它的上端有吹口、底部呈平面、侧壁开有音孔,声音悠远缠绵、如泣如诉,占古乐器“八音”之“土”,用它来为中国神话故事做氛围感,是非常契合的。
就爱玩“不靠谱”的即兴,享受“从0到1”的过程
说起这次合作,于东波告诉记者,《小妖怪的夏天》作曲袁思翰跟自己是老朋友,自己创作演奏的《诸神的踪迹》就是根据袁思翰当年的电影配乐即兴创作的。
去年10月底的时候,袁思翰向他表示,《小妖怪的夏天》的电子配乐部分总觉得不够中国韵味,希望他能加入配乐,“我们合作过好几次,他对我比较了解,知道我特别喜欢玩即兴演奏,也知道我能够就着素材配乐。”
“我常常开玩笑说,我爱玩‘不靠谱’的即兴,即兴配乐确实没有乐谱嘛。”于东波也告诉记者,但这次的即兴配乐,与自己在代表作《诸神的踪迹》中的即兴不同,“《诸神的踪迹》是我有感而发,当时自己自制获得了来自9000年前的龠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国神话,中国人的历史看似说神,实际上说人,把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奉若神明,讲述世代传承的华夏精神,我想用此曲向华夏先祖致敬,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延展。”而这次为《小妖怪的夏天》做配乐,则需要根据和声、视频画面、故事剧情以及人物情绪等去做适配,也需要自己对这部作品的风格和氛围有所触动。
“从声音的角度来说,这是一个中国神话故事,什么叫绘声绘色呢?他们作品画面就是绘色,而我的配乐就是绘声,我们的情绪表达一致,然后凝聚在一起,就是一个绘声绘色,有声有色的作品。”于东波说,即兴这种“无中生有”“从0到1”的创作,有难度有挑战,但是也特别有想象力,没想到,这与《小妖怪的夏天》的故事想象力也有不谋而合之处。
其实,此前于东波在多个项目中就进行过即兴创作,比如在央视一套《中国考古大会》节目中做主题曲的即兴配乐演奏。还有跟德国作曲家海纳 · 格兰钦(Rainer Granzin),一起为纪录片《金陵永生》做配乐,“我们双方虽然语言交流不畅,但是音乐无国界,我等他将音乐的底子做出来,再获知所需要表达的情绪,然后再配上我所理解的乐声,由此碰撞出不一样的作品出来了,为这部纪录片配乐,我当时用了尺八等乐器。”于东波说,他现在跟海纳 · 格兰钦成为了好朋友,最近还一起玩音乐,也是即兴。
采访中总是喜欢哈哈大笑的于东波告诉记者:“说实话,即兴演奏,是一个互相感染、互相激发和互相成就的过程,非常有意思。而且玩即兴,对我自己来说,不需要有任何压力,在最松弛的状态下将身体肌能做最佳发挥,全情投入而产生充满活力和灵感的作品,真的非常有意思。”他未来还会带来更多即兴作品。